关闭

举报

  • 提交
    首页 > 头条热点 > 正文
    购物车
    0

    农村未来潜力巨大

    信息发布者:东关村
    2017-02-10 18:41:19    来源:http://www.chyxx.com   转载

     2016年中国农村总人口占比及居民消费情况分析

        根据预计,截止2020年,在我国9亿的城市人口中,将有32%的人口来自农村地区,进而预测2020年我国农村地区人口总数将达到6亿人。

        未来农村地区消费规模将实现快速增长,农村地区人均收入将进一步增加。根据World Bank,国内城市中来自农村地区的人口每年寄回家的钱累计高达450亿美元,有些寄回家的金额甚至占到当期全部收入的五分之四。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农村地区人均消费支出为6625.5元,考虑同期全国乡村人口总数,可以大致测算出2013年我国农村地区消费规模达到41714.8亿元,根据相关研究,预计到2020年我国农村地区消费规模将达到51010.31亿元,人均消费水平将达到8500元。

    2000年-2015年中国农村总人口占比情况(%)及同比增速

        目前,制约农村消费的重要因素有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消费动力不足,人口老龄化严重、消费主体流失,产品结构单一、消费渠道不通畅。

        近九亿人口的农村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消费需求潜力,近年来通过政策支持和市场自主发展,农民消费需求逐步得到释放。2008年家电下乡政策出台,通过13%的直接消费补贴给予农民现实购买力,显著拉伸农村家用电器消费。据商务部和财政部数据,2008年财政补贴家电下乡资金达到104亿元,累计拉动消费9,200亿元。通过财政资金发挥杠杆作用撬动农村消费市场,引导企业和产品关注农村市场,促进农村消费升级和优化,有利于提高农村生活质量,减小城乡二元化差异。

        潜在的农村消费市场也已经驱动众多国内外企业积极布局农村零售市场的主要动力。深耕农村地区市场,可以进一步下沉公司的销售渠道,提高农村地区市场覆盖率与渗透率。基于巨大潜在的农村消费市场,未来来自于农村地区的收入占比企业盈利的比例将逐步提升,帮助公司产生制胜的市场战略和业务能力。

    2012年企业在中国农村市场目前和未来的市场份额(调查数据)

        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市场渠道匮乏成为农村消费的主要痛点。长期以来,由于农村流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村居民消费受到很大制约。大量提倡电商下乡能够为农村购买力的释放提供了便捷的渠道。电商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使农村居民可以像城里人一样,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各种商品,长期受到压抑的农村购买力得到大规模释放。根据尼尔森及2015年第二季度CPI指数,方便性、易得性两项因素成为主要驱动农村地区人口进行电商消费的因素,相较其他因素,该两项因素占比分别达到83%和70%。

        政策方面对电商下乡的顺利实现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指出:“加快有条件的乡村建设光纤网络,支持电商及连锁商业企业打造城乡一体的商贸物流体系,保障品牌产品渠道畅通,便捷农村消费品牌产品,让农村居民共享数字化生活。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释放潜在消费需求。”,为电商在未来的农村渗入构建出蓝图以及发展路径。同时,电商企业积极布局农村市场,目前农村地区对电商消费已不再陌生。电商企业频繁布局,竞相拓展农村市场,推行渠道下沉战略。2014年阿里巴巴启动“千县万村”计划,并承诺三年内拿出100亿元,在中国1,000个县、10万个村子建立农村电子商务体系。通过电子商务平台、物流、培训、金融等各方面服务的引入,农村电商有望培训农村消费信心的增长点,类似于家电下乡,启动农民的有效需求。

        在消费结构方面,在交通通信、文化娱乐、绿色环保、家电类耐用消费品和家用轿车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城市消费示范效应扩散、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快速更新,农村消费表现出明显的梯度追赶型特征,国家一系列的惠农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同样释放了部分农民的消费能力。

    中国产业信息行业频道本文采编:CY303

    打赏捐赠
    0
    !我要举报这篇文章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村网通立场。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